久而久之,「吹牛皮」就逐漸成了「誇口、說大話」的代名詞。(圖片來源:志清/看中國)
「吹牛」或者「吹牛皮」,我們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誇大其詞,說大話、跟實際不符合。據傳,「吹牛皮」一詞起源於我國黃河上游一帶。古代交通不便,生活在黃河上游沿岸的人們為瞭解決渡河的難題,就想出一個辦法:以皮筏代舟。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前的黃河上游地區,皮筏一直是生活在該地區人們的一種重要的渡河工具。
既然都叫皮筏了,那肯定是用動物的皮做成的。先設法剝下羊或牛的整張毛皮,然後用鹽水將整張毛皮脫毛,再以植物油塗抹其四肢和脖頸處,並將其浸水、暴曬,使之變得鬆軟後用細繩將其縫紮成袋狀,只留一小孔,待吹足氣後將小孔封緊,然後再用木板將數個皮袋綁起來,皮筏即告做成。
在古代,要想給皮筏充氣,那就只有用嘴吹。但即便是羊皮袋,一般也只有體格非常健壯、肺活量很大的人才能吹得起。而牛皮袋子又厚又大,吹起氣來十分費勁,需要數個肺活量大的人輪流來吹。因此,在黃河上游一帶,如果有人說他能一個人吹起牛皮袋子,就會被人們認為是在誇口、說大話。久而久之,「吹牛皮」就逐漸成了「誇口、說大話」的代名詞,並逐漸流傳開來。通過歷代口口相傳,慢慢地演變成如今的「吹牛」或者「吹牛皮」
另外,「王八蛋」就王八下的蛋嗎?
在中國傳統文化中,「王八蛋」一詞具有深遠的歷史背景。其中,「王八」指的是烏龜,而「蛋」則是指蛋卵。將這兩個詞合在一起,便構成了這個用來辱罵人的粗口詞語。然而,「王八蛋」的含義並不僅限於此,還被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不端、道德敗壞、行為下流等等。
有一種非常正兒八經的說法認為,「王八蛋」是「忘八德」(又叫「忘八端」)的諧音。「八德」,即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禮、義、廉、恥,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,被視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。這八種品德,既是我們做人的基石,也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互動的必要條件。忘記了這「八德」,就是忘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,這樣的人,自然會被社會所不齒。
古人云:「德者,本也。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。沒有了道德,就像一棵沒有根的樹,無法生長存活。「王八蛋」這個詞語背後的含義,成為了對不道德行為的嚴厲譴責。
責任編輯:家惠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