沉船。(繪圖:fuyin/看中國)
如今,中共這條船已經沉了一多半了,誰還會去掌舵呢?不管是誰去掌舵,都會隨其一起沉沒。不知道中共的高官們有沒有看明白這一點,看明白的人不是聰明而是大智慧。
中共始終奉行的是「槍桿子裡出政權」
1927年,毛曾明確提出「槍桿子裡面出政權」的論調,這句話的原話是:「革命是暴動,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……槍桿子裡面出政權。」
這句話奠定了中共對於武裝鬥爭的重視,特別是在國共內戰與建政初期。中共從井岡山根據地開始發展,便是透過軍事手段建立自己的根據地與政權基礎。
從毛到習:誰掌軍,誰稱帝。毛的槍桿子理論,軍權就是黨權。從井岡山開始,他便堅持建立自己掌控的紅軍。在1935年遵義會議前,黨內的博古、王明等人雖有共產國際背景,卻無軍事指揮權,終被毛所取代。
延安時期起,毛已完全掌控紅軍,進而建立起黨內絕對權威。他的話就是軍令,黨的決策亦圍繞其軍事布局運轉。「黨指揮槍」只是寫在標語上的口號,實際是槍指揮黨,而槍就在毛手中。
鄧小平時代 軍委主席治國 實權不靠職位靠軍權
鄧小平三起三落,最終靠軍權東山再起。他不做總書記,也不需掌國家主席職位,但只要是中央軍委主席,就是中共國的黨魁。
1989年「六四」期間,正是鄧小平以軍委主席身份下令戒嚴、武力清場,顯示出「誰掌軍,誰做主」的鐵律。鄧後期選定江澤民接班,也先安排其進入軍委,以鞏固接班安全。但軍權真正過渡,是在鄧南巡講話之後。
所謂「黨指揮槍」,只是當權者維穩話術;歷史的鐵律卻是:「槍決定誰能指揮黨。」
軍事重掌政局 張又俠成為「太上皇」過渡期掌舵人?
近期,「張又俠主持戰備會議」、「赴東部戰區督導演習」、「接見武警高層」等新聞接連出現,說明其不僅軍權在手,更主動介入「維穩」與國內秩序調整。此刻,體制陷入權力真空,軍隊再次成為維持中共政權的核心支柱。而張又俠,無疑是這個「新軍管時代」的代表人物。
外界觀察家普遍認為,張又俠不太可能成為下一任總書記或「最高領袖」,但他極有可能在政局過渡期內,成為「太上皇式」掌舵人,對內穩定軍心,對外維持談判空間,甚至推動某種形式的「軍事改革過渡政府」。這也意味著,中共將從「習式極權」過渡到「軍人過渡政權」。
如今習近平大權旁落 張又俠學毛選惹眾疑
有人認為這是張對習路線的「否定與切割」,意在去習化。但實際上,習已對張構不成威脅,張此舉真正想壓制的對象應該是團派。學毛選:不是壓習去習,而是壓團派、守軍權。
團派(如胡春華、丁薛祥)一旦主政,勢必效法鄧小平思路,強調「文人治軍」、「軍隊國家化」、「黨對軍隊絕對領導」。這對張又俠而言,是根本不能接受的威脅。
因此,張選擇高舉毛的旗幟,意在捍衛軍隊的「自主性」與「傳統合法性」。
張的這步棋,是為防範團派上臺後「軍權歸黨」的政治圖謀。畢竟,鄧選代表的是「政壓軍」,而毛選則強調「軍起主導」,選擇學誰,就是選擇站隊。
今日之中南海 表面波瀾不驚 實則暗潮洶湧
未來的中共誰來主政?不取決於哪一派掌握話語權,而取決於:哪一派能說服軍隊,哪一人能穩住兵心。張又俠的「學毛選抗黨控」,無不昭示這個政權的底層邏輯:軍權即政權。
中共號稱「民主集中制」,實質是軍隊指向哪裡,「黨的意志」就傾向哪裡。所有中央委員、常委、總書記的「權威」,都要建立在軍隊效忠的前提上。
從毛到習,中共的歷史證明了一條鐵律:「槍」不是由「黨」指揮,而是誰掌握「槍」,誰指揮整個黨。因此,口頭上說「黨指揮槍」的,往往是那個已經把槍握在手中的人。
西方民主制度講究文人領政、軍隊中立,而中共體制則從根本上排斥這種安排。中共的「穩定」不是建立在民意基礎上,而是建立在軍隊忠誠上。誰能調動軍隊,誰就能主導國運;誰失去軍隊,誰就注定被拋棄。
張又俠點名劉源 軍委之爭浮出檯面
近來有內部消息人士透露,張又俠曾在一次內部會談中提及:「既然退休的汪洋都可以出任總書記,為什麼劉源不行?」這番話被視為他對中共高層「政軍分離」路線的強烈質疑,更透露出他對未來軍權布局的明確態度,軍委主席之位,應由軍中自己人接掌。
張又俠進一步表示,若未來中共仍堅持「軍委主席必須由總書記兼任」的傳統,那就不如乾脆由劉源出任總書記與軍委主席。這番話釋放出幾層信號:
張對「文人統軍」的不信任與拒絕
劉源,作為開國元帥劉少奇之子,長年在軍中歷練,且在反貪腐運動中與習近平高度協調,有「軍中清流」之譽。在張又俠眼中,劉源雖已退役,但其軍事血統、資歷與黨內正統背景,都比所謂的團派文官(如汪洋)更適合統軍。
張的潛台詞是:你們團派可以討論總書記,但軍委主席這一權力核心,不能再落到沒有軍事背景的人手中。
劉源或成軍中共主新政權的妥協人選
這一提議也可能是張釋出的「試探性妥協方案」:既然軍方不能接受團派或紅二代文人接掌軍委主席,那就退而求其次,推舉劉源這樣的軍政雙棲人物,成為未來新權力核心的「過渡型人物」。
劉源形象清廉,曾任解放軍總後勤部政委、軍中反腐推手,與張又俠既非敵對,又具軍隊內部影響力,若其出任軍委主席,將可能安撫軍心,同時降低政爭激烈程度。
張又俠不想奪政 但要定軍
從整體觀察,張又俠並不顯露「篡位」意圖,他不願走習近平式集權之路,更不願成為歷史焦點。但他明確表態:軍權必須掌握在「自己人」手中,不能拱手讓文人黨棍或海外背景派系把持。
劉源的「被點名」,其實是張的一種政治姿態:軍方不問政,但也不允許被政客擺佈。
這背後反映出中共內部新一輪「黨軍關係重構」的博弈初現端倪。
軍權分野未明 潛龍還在搏水
習近平體制日趨崩解,權力真空開始浮現,團派、太子黨、技術官僚乃至軍方各懷鬼胎,蠢蠢欲動。而軍委主席這個位子,將成為權力博弈的試金石。
劉源若真被推上檯面,意味著軍方已不信任任何非軍系領袖;而若仍堅持由團派文官兼任軍委主席,則軍方勢必進行抵制、另立山頭。
歷史正在重演。1959年彭德懷與毛澤東分歧之後,軍隊與黨的邊界曾短暫模糊;今日的張又俠與黨內派系角力,則是另一次軍權與黨權的撞擊。
誰來接掌軍委?誰能安軍心?這,將決定未來中共的生死命運。
學毛選開歷史倒車 難逃命運清算
無論張又俠此刻的戰略盤算是防範團派,還是捍衛軍權體系,他要求部隊「學習毛選」這一舉措,本質上仍是一場歷史倒車。這不僅無法讓軍隊重拾正統感,反而可能讓軍隊再次陷入更深的思想混亂與政治虛無。
毛澤東路線早已在歷史中被證明是災難性的,其軍事思想建立在階級鬥爭、敵我觀念、黨軍合一的基礎上,與當今社會需求與軍隊專業化背道而馳。而習近平上臺後推行的「回歸毛路線」,最終導致國家治理失靈、外交孤立、經濟重挫,成為活生生的前車之鑑。
張又俠如果重蹈覆轍,即便出於防範團派或穩定軍心的「技術性考慮」,最終也難逃「逆天而行、自食其果」的命運。
劉源的抉擇:是共沉,還是棄共?如果如張又俠所願,劉源真的在未來被推上軍委主席甚至更高的位置,那麼一個決定性的問題將擺在他面前:
他是要與中共共沉?還是與人民共生?
劉源過去曾多次表態對父親劉少奇「文革中被迫害致死」的反思,對中共歷史教訓具有一定覺醒;在軍中任職期間也以「清流」著稱。這使得部分觀察家相信:若要中共體制內產生「和平退場者」,劉源可能是最有希望的一人。
如果劉源真正有大智慧、大勇氣,在即將全面崩潰的中共體制中選擇「划船退出」,主動推動軍隊脫離黨的控制、協助中國社會走向轉型,這將是功在千秋之舉。但若他選擇與殘敗體制綁定,不僅可能被反噬,更將揹負歷史罵名。
若汪洋團派掌權 軍方會怎麼走?
另一個變數是:如果團派如汪洋、胡春華掌握黨政實權,勢必要求重建「黨對軍的絕對領導」,進而收回張又俠手中的軍權,這將構成極大衝突。
屆時,軍方若被逼退讓,其內部勢力可能分裂——習派殘餘可能被清洗,張系人馬則面臨「去政治化」壓力。若張又俠仍堅守毛式軍權體系,將難逃與新政權對抗甚至「軍事邊緣化」的命運。
但若軍方能順勢調整,主動推動軍政分離、走向憲政化轉型,亦可能在中國未來新體制中保有立足之地。
歷史之門已開,誰能順天而行?中共已經在真相中一點一點的解體。自從2004年《九評共產黨》問世以來,全球退黨網站「大紀元退黨中心」記錄了超過4億4千萬人次公開聲明退出中共黨、團、隊組織。這些人來自中國的各行各業,有工人、學生、官員、軍人,也有曾經深信不疑的中共黨員。他們的推出不就是在解體,退出的人越多,解體的越快,所有想退出的人都退出了,中共自然而然就解體了。
他們中的許多人沒有走上街頭,但他們在內心深處做出了一個清晰的選擇——我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。
退黨不是「政治立場」 而是道德選擇
它背後的訊息是:「我不想與一個撒謊、鎮壓、迫害信仰的政權綁在一起;我選擇脫離它,我要做一個清清白白的中國人。」
這種來自內心的選擇,是中共最無法掌控的。因為它不是由上而下的改革,也不是衝突性的革命,而是潛移默化、深不見底的道德瓦解。
今天的中共,猶如一艘已沉了一半的鐵殼巨艦,內部腐敗,民心潰散,軍心動搖,權爭不止。無論是張又俠、劉源,還是汪洋團派,都站在這艘沉船的甲板上面臨抉擇:
中共體制内的高官們,是抱著鐵殼不放,最終一同沉沒?還是拋下包袱,選擇棄船逃生?如今該做出明智的選擇了。誰順天意,誰才有未來。
歷史之門正在打開,決定將掌握在那能看清時代大勢、敢於與過去決裂的少數人手中。而貴州平塘500年前崩裂的石頭,已經告訴我們了:中國共產黨亡!這是上天的判決書。
来源:看中國
短网址: 版權所有,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。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。
【誠徵榮譽會員】溪流能夠匯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愛。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: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,成為《看中國》網站的榮譽會員,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,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,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,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