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實上,中國歷史上都是官逼民反,而不是地主逼佃農反。如果分了地主的存糧就能餵飽蒼生,官府吃飽了撐著硬要替那幫鄉下土財主強出頭,做惡人逼反老百姓,激起改朝換代、江山易主的大起義?
老百姓沒飯吃的直接原因是官府的橫徵暴斂+天災,根本原因是高產作物引入前,中國這片土地能承載的人口極限是一個億。因此每當人口超過五千萬,向一億進軍時,動亂就會因生存競爭暴發,直至大動盪,人口大滅殺解決問題。
其實,別看馬大鬍子嘴上喊打喊殺的,潛意識裡還是被猶太契約精神、文明理念左右,才會得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麼個結論。在一個沒底線的世界,槍桿子就是老大,因為命永遠比錢重要,槍桿子是立馬能要人命的。
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,這個決定一詞用得不太準確,應當說成經濟基礎是影響上層建築的主要因素之一。就近幾十年的情況可以看出,錢對權力的影響,真不是一點點,在國家政策層面,多少專家教授所提的建議或政策,多少管理部門的政策,實際上都是為了有權人有錢人更得利,很多政策建議表面上說是為了人民,但其實還是有權人有錢人得利或是得更大的利。從小點的層面,想當官要先送錢,當了官再撈更多錢,有更多的錢,才能當更大的官,撈更多的錢。沒有錢,都沒話語權,就是有好的建議或提議,都沒人理你,中國人大多都有狗性,就是魯迅說的見窮人狂吠,見富人搖尾,富人有更多的面子和話語權,有更有的影響權力、獲得權力的機會和能力,有了權力就有了更多的為他們自己獲取更大利益的機會的能力。這都是經濟影響其至決定權力的一些狀況。就是在所謂的美國,這也是對的,選舉需要很大經費,看網上也講什麼華爾街,武器商人影響政治走向的文章。一些權力也懂得這個理,有錢就可以買下很多傳媒,也可以自造適合大眾的傳媒形式,類似小視頻一類,可以走向美國走向世界,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世界,並且通過影響別國的人民影響到政治權力,因為所謂的民主政治,多多少少總要顧及到民眾的呼聲,雖然可能是一些被人操控忽悠的愚民,也不得不顧及。
權要錢,錢要權,權與錢,總是在相互博弈,又互相依賴,而歷史每每打破這一動態平衡的都是起義革命之類的槍桿子。錢也是為了權,為了更大的錢,所謂的錢,或是經濟基礎裡,根本沒有什麼契約精神,更沒有文明理念,至少在某些民族裡是沒有的,有些書獃把商業包裝等同於契約精神文明理念,這是多少的蠢。商業是需要契約精神,但商業不等於契約精神,在歐美和日本等地,可以看到很多商業與契約精神的合一,但在某些地區及某些民族當中,到處都是商業欺詐,人與人的欺詐,卻很少有契約精神。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,且不論是不是表面文章,既便是真的這麼認為的,也不能說就有契約精神和文明理念,商業本質就是為了賺錢,不等同於契約精神,只是在歐美日本包括以色列等地區或民族中,受宗教及文化影響,或是為了長期有效賺錢,才
在「文明」社會,人有底線,講規則,錢比權(槍桿子)大。畢竟,從道理上講,你有槍桿子也得靠錢養活。人家付你錢,你就得聽人家的。
在叢林社會,沒人與你講這個道理。老子手裡有槍,你不聽話,直接能要你的命,更不用說你的錢了。留著你,只是當你是能生蛋的雞罷了。這種社會就是權大於錢。
能做到前者就屬「文明社會」,儘管很多人因為這樣以錢控權也不理想,不願面對,但不承認這個冷酷現實遲真不行。而後者,那就是徹底的叢林社會。
別看馬大鬍子嘴上喊打喊殺的,潛意識還是被以講道理、講法律為出發點的文明理念左右,才會得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麼個結論。在一個本質上沒有底線,不講道理,武力說話的叢林世界,槍桿子就是老大,因為命永遠比錢重要,槍桿子是立馬能要人命的。
這該理解了吧。
皇帝通常都知道不能讓作為家丁的官員胡作非為、涸澤而漁。但是隨著人口增多,生存資變得稀缺,社會問題隨之增加,需要的維穩人員也就越來越多,越來越貪。於是進入惡性循環:老百姓的生計越來越難,官府的壓榨卻越來越重。最後你死我活,迎來改朝換代大動盪、大洗牌、人口大滅殺,徹底洗牌解決問題。
但是福王可就不一樣了。人家那是皇叔,不為他強出頭,官員的腦袋,甚至三宗九族都得玩完。最終,就由李自成解決這個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