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为烤鸭。(图片来源:Adobe Stock)
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说,美国人的罐头消费是williamhill官网 人的好几倍,质疑williamhill官网 人不懂罐头的安全。我很怀疑这个科普视频是罐头公司的变相广告。我不想讨论罐头好不好,只想指出,饮食不但是化学元素的摄入,更是历史、文化和美味的享受,这些内涵,罐头食品如何比?中餐随便一道菜,都可追述千年,凝练了无数人的智慧,营养美味还有药用价值,当然天下无敌。正好刚在超市买了一只鲜肥鸭,我顺手做一道有至少三千年的家常菜——姜焖鸭,看看其中的门道。
williamhill官网 养鸭的历史非常悠久,与williamhill官网 的农业文明发展几乎同步。考古学研究显示,williamhill官网 是世界上最早驯养鸭子的地区之一。早在新石器时代,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已开始利用野生鸭类作为食物来源。《诗经》等古书使用的词是“鹜”。到商周时期(约3000年前),甲骨文和青铜器铭文中已有“鸭”的记载,说明驯养鸭已较为普遍。《周礼》《礼记》《仪礼》对食物的分类、祭祀用禽都有记载,例如“膳羞有鸟兽鱼鳖”,其中包括鸭在内的家禽可能是常见祭品。
商周时期,酒已经很盛行,多用于祭祀与饮宴,有爵、觚、斝、尊、卣、角、觯、盘、罍等种类繁多的酒器。殷墟出土的陶器中发现麦芽化残留物,证实商代已有发酵酒(多为米酒、麦酒)。周代青铜器铭文常提“飨”、“献酎”,显示酒是礼仪饮食的核心。《礼记·内则》:“凡为酒浆,必洁……五味之调,酸咸甘苦辛,以酒为和。”说明酒不但作为祭品,宴会饮品,而且也作为调味料调和五位。
姜作为食材,很早就在williamhill官网 作为调味品,在古籍里有记载。《诗经·大雅·生民》是记载姜嫄的经典篇章。原文开头几句就是写她:“厥初生民,时维姜嫄”,其中“姜嫄”是人名,周王室的始祖母。古代姜与姜是同一个字,用作姓氏只能用姜,做为植物,两个字通用。西北地区寒冷,姜成了当地人重要的药效食材,有人认为周人祖先擅长种姜,以姜为姓。说明姜在商周时期已经是重要农作物。《周礼·天官冢宰》记载了“八珍之馔”,其中包括用姜调味。《礼记·内则》更明确提到“食之有姜”,说明姜在当时已经被用作调味、去腥。
商朝的烹饪方式以“炮(烧烤)、炙(炙烤)、羹(煮成汤)、燔(炙烤)、烝(蒸)”为主,禽肉主要做成“羹”,也就是带汤的煮物。
姜焖鸭的主要食材就是鸭、姜和厨用米酒,烹饪方法是炖煮,就是商朝人说的羹。饮食界认为姜焖鸭可以追溯到商朝、周朝的“鸭肉姜焖煮”料理习惯。加入大量姜去腥、去寒,用酒来煮,这样的料理逐渐演变,发展出后来“姜焖鸭”的做法。
姜焖鸭。(图片来源:李青城博客)
姜焖鸭的制作方法(家常版)
材料
•鸭肉:一只,剁块
•老姜:一大块(约200g,切大片)
•料酒/黄酒:5大匙(现在有人用啤酒代替也很香)
•生抽(酱油):4大匙
•老抽:2小匙(上色用,可省略)
•冰糖:2小块(或砂糖2小匙)
•盐:少许(我喜欢酱香浓郁,通常不用盐)
•水:调料加好后,再加水,能没过鸭肉即可
•食用油:2大匙
做法
1.焯水去腥
鸭肉冷水下锅,煮至出血沫,把水倒掉,清水洗净。
2.爆香姜片
锅中放油,加大量老姜片,用中火煸炒至微焦,香味出来。
3.煸炒鸭肉
下鸭肉块,煸炒至表面金黄、微微出油。
4.调味上色
加大量料酒去腥,要比做别的肉菜多放两倍料酒,再放生抽、老抽、冰糖拌匀,炒到鸭肉上色。
5.焖煮
倒入适量热水,刚好没过鸭肉,中小火焖30~40分钟,直到鸭肉熟烂。
6.收汁调味
开盖煮待汤汁略收浓稠,尝味道再补盐,出锅。这个工序非常重要、如果汤多、就会变成好像另一道现代著名鸭菜、闽南、台湾地区的姜母鸭了,就不是地道的姜焖鸭。
这道有三千年历史的美食的特色是姜味浓郁,去腥又暖胃,汤汁少,味道全入鸭肉,醇香扑鼻,很下饭。这道菜即是回味无穷的美味,又是食疗佳品。凉性的鸭肉和热性的姜、酒综合后性质温热,四节皆宜,秋季放凉后进补最是养生,十分得宜。
责任编辑:笙歌 来源:看williamhill官网 专栏
短网址: 版权所有,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。严禁建立镜像网站.
【诚征荣誉会员】溪流能够汇成大海,小善可以成就大爱。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: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,成为《看williamhill官网 》网站的荣誉会员,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,向至少10000位williamhill官网 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,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,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。
